当前位置:首页 > 上海厂房招商 > 正文内容

宝山区产业经济转型发展十三五规划

admin3个月前 (09-21)上海厂房招商22

  宝山区产业经济转型发展十三五规划

  十三五产业发展主要指标预期目标指标类别指标名称单位2020目标1目标2结构优化产业互联网企业数800010000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营业收入亿元180200文化创意产业营业收入亿元220270生产性服务业营业收入亿元50005500新兴产业占生产性服务业比重3035战略性新兴产业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2530工业园区第三产业与第二产业营业收入比有所提升工业经济制造业增加值占全区增加值比重不低于30工业销售产值亿元14001500工业园区单位土地产出亿元平方公里7080工业园区土地二次开发量亩累计35004000创新能力工业园区固定资产投资亿元累计250300市区级企业技术中心数家累计5060资源环境万元产值能耗下降率1618产业结构调整盘活土地亩累计7000800019四宝山区十三五产业经济转型主要任务构建新型产业体系宝山未来产业体系及其结构升级的总体思路应该是主动对接中国制造2025十大重点突破发展的领域和上海工业及生产性服务业指导目录和布局指南中培育类和鼓励类产业围绕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和产业跨越发展的目标以中国产业互联网创新实践区建设为核心以发展具有要素配置和创新能力的新兴产业为基本途径以推动一批共享平台重大项目建设为重要手段充分发挥市场的主导作用建立与区域定位相匹配的具有引领区域产业发展方向作用的新型产业体系推动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成长

  宝山区产业经济转型发展“十三五”规划

  世界新技术、新产业迅猛发展,科技创新引领 “第三次产业 革命”带动了产业间的多样化融合。世界发达国家纷纷调整发展 战略,重视产业经济结构转型,培育新兴产业,抢占未来经济科 技竞争的制高点。宝山是上海经济转型重点地区,“十三五”时期 是全面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关键时期, 既面临难得的机遇,也存在严峻的挑战。因此,实现宝山产业经 济转型发展,对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现代化滨江新区 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宝山区“十二五”产业经济转型发展回顾

  1. “十二五”指标完成情况 “十二五”规划确立的 11 项主要指标中,从总体完成情况看 (见表 1) ,有 10 项按期完成。

  序 号 1 2 3 4 5 6 7 8 9 指标名称 工业销售产值 工业增加值率 产业区块工业销售产值 生产性服务业总产出 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营业收入 工业园区固定资产投入 工业园区土地面积产出率 万元产值能耗累计下降率 10 亿元以上企业数

  “十二五”产业发展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2. 宝山区“十二五”产业经济转型的特点 (1)产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服务业为主的格局基本确立 宝山经济保持持续稳定增长。2015 年完成增加值 1000.6 亿 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 4.1%,速度较 2014 年和 2013 年分别下降 1.9 和 4.2 个百分点。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和 区内转型调整的双重挑战,增长速度较前几年明显放缓。

  宝山区 2011~2015 年区级增加值变化情况

  三次产业调整有序推进。第三产业比重稳步上升,三次产业 比重由“十一五”末的 0.3:44.7:55 调整为 0.2:35.3:64.5。2015 年实现的第三产业税收占区级税收 76.4%。 2015 年完成固定资产 投资 306.6 亿元,其中:第二产业投资 16.8 亿元,较 2014 年下

  降 21.1%;第三产业投资 289.9 元,较 2014 年下降 8.3%。以新 兴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为主的产业格局基本确立。

  宝山 2011~2015 年三次产业结构占比调整情况

  (2)工业增长速度下降,但仍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工业仍是全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十二五”以来,宝山围 绕“一带两轴三分区”的总体规划,做好“绿、水、轨、转、新”五 篇文章,产业转型系统推进、产业结构持续优化。虽然工业总产 值和销售产值的增长速度逐年放缓, 并在 2014 年和 2015 年连续 两年大幅下降 (见图 3) , 但在各项经济指标中仍占有较大比重。 工业增加值占全区比重逾四分之一(2015 年,全区实现工业增 加值 287.22 亿元,较 2014 年的 319.35 亿元略有下降,占全区增 加值的 28%,工业增加值增长率为-6.4%) 。上缴总税收占全区比 重略有下降(2015 年实现区级工业税收 17.7 亿元,占区级总税 收 113.93 亿元的 15.5%,比 2014 年下降近 3 个百分点) 。

  工业总产值(亿元) 工业销售产值(亿元) 工业总产值增速(%) 工业销售产值增速(%)

  宝山 2011~2015 年工业总产值及销售产值情况

  (3)传统产业转型成效显现,发展质量不断提高 按照加快推进“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调整转型步 伐的思路,宝山逐步调整、淘汰高耗能、高污染、高危险“三高” 落后产能,2011~2015 年,累计腾出盘活土地 7558 亩(不包含 南大地区) ,涉及产能过剩传统重工业的行业产值均呈现下降趋 势。2015 年十大主要行业中,通用设备制造业等装备制造业产 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的比重为 27%,比上年提高 1.8 个百 分点;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等传统行业产值占比重为 62.3%, 比上年降低 2.5 个百分点。 资源消耗不断下降。 截止 2015 年,我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万元产值能耗累计下降率达 49.6%, 并于 2012 年提前完成上海市经信委下达的节能降耗“十二五”指 标任务。到“十二五”期末,累计完成 512 台燃煤(重油)锅炉、 窑炉清洁能源替代任务。 创新能力不断集聚增强。 截止 2014 年, 高新技术企业 220 家,建成 7 家市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14 家市区两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 家院士专家工作站,市区两级

  企业技术中心 68 个,并与复旦大学、上海大学、工程技术大学 等一批高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4)战略性新兴产业已初具雏形,新兴产业正快速发展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态势良好, 新材料和高端装备制造业占 主导地位。从产业发展看,战略性新兴产业稳步增长,基本形成 “一带、三线、三园”的产业总体发展格局。2015 年,区内近 130 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造业部分)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 246.30 亿元,占规模以上企业工业产值总量的 20.2%(见表 2) 。 新材料和高端装备制造业两大支柱行业实现产值 198.16 亿元, 占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达 80%, 已成为我区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 支柱行业,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产业也已初 具规模,克来机电、飞凯材料、优先生物、超导电缆等一批代表 产业发展方向的科技企业落户宝山。从企业数量来看,高端装备 制造 49 家、新材料 40 家、新一代信息技术 14 家、生物 13 家、 节能环保 8 家、新能源 5 家、新能源汽车 1 家,其中:新材料和 高端装备制造业合计 89 家,占比 68.5%。

  2015 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业总产值及增长速度

  新能源 高端装备制造业 生物 新一代信息技术 新材料 新能源汽车 节能环保 合 计

  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物联网和云计算、文化创意产业等新兴 产业快速发展。全区积极打造智能制造、海洋装备、3D 打印、 新材料、新能源、移动互联网、文化创意等一批新兴产业,并成 为中国产业互联网创新实践区、国家工业电子商务试点区、国家 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中国邮轮旅游发展实验区、全国旅游标准化 示范区、上海机器人产业园、上海市首批移动互联网产业基地, 创建了 5 家市级文化创意产业园区、4 家市级信息服务业基地、 1 个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3 家市级设计创新示范企业、5 个市 级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截至 2015 年,新兴产业占生产性服务 业总产出(不含钢贸)比重达 25.3%,其中:软件与信息服务业 企业 1257 户,实现营业收入 100.3 亿元,同比增长 65.5%;文化 创意产业规模以上企业 182 户,实现文创总产出 108 亿元,同比 增长 20%。“十二五”期间,相继建成中成智谷、木文化博览园、 玻璃博物馆、上海国际工业设计中心、半岛 1919 等一批重点项 目, 引进微盟、 触控科技、 笃影文化、 人人游戏、 多盟、 好屋网、 溯洄设计、光明云媒等大批优质企业。 (5)产业园区转型方向逐步明晰,发展重质量达成共识 “十二五”时期,工业园区的发展始终注重 “顶层设计、规划 先行”,坚持“走出去、引进来”相结合的开放思维,坚持“因地制 宜、瞄准高端、转型提升、错位发展”的策略,明确园区功能定 位和发展规划,“一张蓝图干到底”,不断提高园区土地集约节约 利用,提升产出经济效益。目前,宝山工业园区完成新一轮控详 规划修编,产城融合发展的功能得到进一步巩固和优化,并确定 以智能制造装备、新材料为主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向,与金

  桥合作的未来产业园项目正式启动, 全市头部批研发用地试点项 目启动。城市工业园区二三产业协同发展,总部型、研发型企业 加快发展,钢管厂地块转型为生产性服务业规划基本确定,21 世纪蕞具价值新材料应用的上海石墨烯产业科技园项目正式启 动。 顾村工业园区瞄准被誉为装备制造业“皇冠上的明珠”的机器 人产业,推进从以传统产业为主的园区向机器人产业园区转型, 且于 2012 年 9 月经市经信委批准成立上海机器人产业园。 (6)区内央企积极开展调整转型,多方共同营造良好投资 和服务环境 截止 2015 年,落户宝山的央企集团 30 家,下属分支机构 262 家,占在沪央企总数的 9.5%,所属行业主要以工业和服务业 为主,分别占总企业数的 41%和 15.9%。在宝山央企中,主要为 宝钢集团和中冶集团下属企业,其中宝钢集团及下属公司约 120 家,占总企业数的 46.2%,主要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中冶集团 及下属公司约 66 家,占总企业数的 25.4%,主要以建筑业和工 业为主;机械工业等集团公司约 74 家,占比为 28.5%,主要以 工业和交运仓储为主。随着国企改革步伐的不断加大,程度不断 加深,国企自身调整愿望日趋强烈,经过近几年的努力,通过多 方合作开发,一批闲置或低效工业地块成功转型,如淞南镇的中 成套公司转型成为中成智谷园、吴淞街道的上棉八厂转型成为 M50· 半岛 1919 创意产业园,以及淞南镇的上海移动互联网创新 园、上海国际节能环保园、上海玻璃博物馆、上海国际工业设计 中心, 高境镇的上海丝绸公司三门路仓库转型成的复旦软件园等 等项目,都是老工业用地的二次开发成果,通过引入专业运作团

  队盘活存量用地,不仅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更为城市环境改善 作出了重要贡献。 3. 宝山区“十二五”经济转型存在的问题 当前,宝山区产业经济转型快速推进,经济转型的力度在加 强,城市空间布局在完善,但产业转型升级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1)产业结构调整转型任务依然艰巨 一是产业内部能级有待进一步提升。制造业仍以金属压延、 钢结构等传统产业为主,影响新兴产业集聚。生产性服务业中钢 贸、物流产业所占比重仍然较大,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还 需进一步提升发展。 二是对制造业发展的重视程度有待进一步加 强。近年来,由于忽视制造业是创造高效率生产力的部门,及其 对服务业等产业的重要带动作用,区县受税收驱动,都热衷发展 服务业,造成在制造业发展和企业引进方面的推动力不足,引领 性的大项目不多,新建项目数量少、附加值低、投入产出比低, 难以持续有效发挥制造业在经济发展中的战略支撑作用。 三是新 兴产业体量有待进一步增大。 新兴产业方兴未艾, 从规模上来看, 未能成为支撑经济发展的主体, 短期内也难以弥补传统产业调

  (2)产业发展内生动力亟待增强 一是产业功能布局缺乏联动效应。近年来,围绕园区产业特 色化发展、滨江发展带、三条轨交沿线等,产业能级不断提升, 新兴产业载体大量建成。这些条线、区块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开发 多以单个地块为主, 在“点”的打造上成效显著, 但缺乏整体统筹, 产业定位差异化不够显著, 未能形成互补联动、 集聚发展的效应。

  二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对经济转型发展的引领性较弱。 产业核心竞 争力较薄弱,技术和模式创新能力有待增强,各类创新主体广泛 参与的新兴产业链的支撑需进一步增强, 未能充分利用区内央企 国企在技术、土地、资金、人才等方面的资源,未能形成有力拉 动产业能级提升、 支撑经济发展的核心产业。 三是创新创业体系 不够完善。2015 年,列入国家、市各类科技创新行动计划项目 200 余个,列入市级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 149 个,专利申请量 5037 件,专利授权量 3052 件,其中发明专利 502 件。但科技成 果产生数量低于闵行、嘉定等区,科技创新在全区经济发展中的 贡献度仍偏低, 仍存在创新创业能力薄弱、 人才短缺、 活力不足、 服务体系不完善等问题。 (3)区域产业发展受到环境严重制约 一是区域生态环境亟需进一步改善。 宝山区降尘占全市的 70%, 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宝山向服务业主导经济转型的瓶颈。 二是高比例建设用地制约工业用地扩张。宝山区域面积 300 平

  方公里,其中:建设用地面积约 228 平方公里,建设用地占

  区域面积的 76%,占比排名居全市郊区县首位。建设用地中,工 业、仓储用地近 100 平方公里,其中:部市属企业用地超过 50% 以上。 面对工业用地总量减量化的大趋势, 工业用地将必须以盘 活存量的调整为主。 三是园区综合功能配套缺乏。 交通环境方面, 截止 2015 年底, 宝山区公路总里程大 799.21 ㎞, 道路密度为 2.99 ㎞/㎞² , 区域内通行的货车比例高达 35% (其中 12%为拖挂车) , 交通干道及周边区域集卡、 钢材、 集装箱、 各类仓库仍随处可见, 影响客车通行能力。综合配套方面,产业园区内商业商务等生活

  性服务业配套不完善, 影响企业引进和留住人才。 政策落实方面, 在重要产业领域我区已出台“19”产业扶持政策等政策文件,但 针对性、有效性和支持力度有待进一步增强。

  1. 世界产业经济转型发展形势分析 一是美国再工业化战略和德国工业 4.0 引领全球制造业发展 方向,产业结构科技化、创新化将成为不可逆转的定局。信息网 络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发展, 互联网技术发展正在对传统制造 业的发展方式带来颠覆性、革命性的影响。制造业互联网化正成 为一种大趋势。信息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实时感知、采集、监 控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数据, 促进生产过程的无缝衔接和企业 间的协同制造,实现生产系统的智能分析和决策优化,使智能 制造、网络制造、柔性制造成为生产方式变革的方向。在科技进 步的推动下,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先进制造与自 动化技术、资源环境技术、航空航天技术、能源技术和先进防御 技术等一批高新技术产业正脱颖而出, 成为未来世界经济的蕞亮 增长点。发达国家提出“再工业化”战略的根本目的在于抢占全球 制造业的制高点,发展重点在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再工业化”的 提出将推动全球制造业格局重组和产业链的重构, 重点是对高附 加值环节的再造,并进一步强化发达国家在新材料、新能源、生 物技术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方面占据显著优势。 西方发达国家制 造业由“外包”转向“内包”,制造业国际分工将发生深刻变革,全 球制造业发展格局将会出现大重组。

  二是新兴经济体发展放缓而新产业和技术成为世界经济增 长的引擎。技术创新在全球制造业发展中备受重视,各国都以高 新技术来改变产业结构,推动产业升级,产业结构的高科技化已 成为 21 世纪世界经济的重要发展趋势。通过当代高科技对产业 成长的强力导向、渗透,导致经济资源在产业间的重新配置,进 而通过既有产业的更新、 重组和新产业的建立等一系列的变革而 形成的产业结构新格局,实现产业结构的高科技化。各国纷纷意 识到产业升级的根本出路在于技术创新, 核心技术的自主创新是 推动产业升级不可逾越的路径,也成为新兴制造业发展壮大、传 统制造业再造辉煌的内在动力。 核心技术的缺失会导致制造业的 “空心化”,不但附加价值低,而且对外国技术产生依赖,必将严 重制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是全球服务贸易迅猛发展, 新一轮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进 程提速,制造业在全球的梯度转移特征将更加突出。进入新世纪 以来,世界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创新 孕育新的突破、国际市场分化组合、世界经济格局加速调整。全 球范围内掀起了以网络技术、 信息技术和能源技术的创新和应用 为代表的新一轮产业革命, 全球生产和生活方式在新技术环境中 悄然发生变化,并孕育出多元多样的生产和生活需求,促进了各 类新技术、 新产业、 新模式和新业态的萌芽和发展。 各国在市场、 技术、资源、人才、服务外包等方面的深化合作与竞争并存,发 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纷纷加强科技创新与产业调整, 力争在新一 轮技术变革、产业升级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各类新型贸易协定 使得以跨国公司为主导的国际分工进程加快, 促进了资本、 商品、

  技术、人员及管理技能等生产要素的跨国界流动,进而推动了全 球产业结构的调整。 全球制造业领域的产业分工正在从传统的产 业间分工,向各个产业内部的分工、进而以产品专业化为基础的 更精细的专业化分工转变, 蕞终形成了以此相对应的价值分配链。 2. 国内产业经济转型发展形势分析 “十三五”时期,新阶段产业经济转型发展的战略方向,就是 以追求更高增长质量和效益为核心, 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换, 由价格竞争向质量技术品牌服务竞争提升, 由高碳模式向低碳模 式转型,推动我国产业由价值链低端向中高端跃升,实现创新发 展、高效发展、绿色发展,重点将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经济转型与改革创新并重, 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 经济 增长结构性减速成为新常态的主要标志。 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以 来,受国内资源环境以及外部压力影响,投资和出口的拉动作用 渐显乏力,消费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则逐渐增强,增长动力从投 资出口驱动向消费驱动转变。 资本形成总额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2005 年为 38.5%,2010 年为 52.9%,2015 年为 41.7%,资本 形成总额贡献率总体增长趋势有所回落; 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经 济增长的贡献率 2005 年为 22.8%,2010 年为 4%,2015 年为 0.2%,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减小甚至出现负值;我国蕞终消 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2005 年为 38.7%,2010 年为 43.1%,2015 年达到 66.4%,逐渐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 引擎。新常态下消费驱动型经济模式初步显现,我国经济增长需 求结构趋于优化。 二是工业中高加工度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比重上升。 随着比较

  优势的提升, 强化研发设计能力, 进一步提高制造业的技术水平, 着力从要素驱动向技术及创新驱动转变,形成 “中国智造”和“中 国创造”, 密集技术要素和加工层次比较多的以机械装备、 电子、 生物医药等高加工度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将显著上升。 通 过构建营销网络,着力提升销售和品牌环节的竞争能力,充分发 挥既有的加工制造能力, 通过高质量产品和良好的服务, 形成“中 国品牌”,获取更大的市场规模和利益。头部,具有技术、知识 密集、高附加值、高加工度特征的高技术产业和先进装备制造业 和高新技术产业将会以组装为主向自主研发制造为主转变。 第二, 由于快速城镇化带动, 中近期原材料型重化工业还有一定的增长 空间,但增速明显放缓。第三,消费品工业仍然是我国参与国际 分工的重点领域,关键是着力提升分工地位。 三是服务业将呈现加快发展的态势。 无论是满足消费需求的 生活性服务业, 还是满足生产需求的生产性服务业都将达到比较 快的增长速度。随着消费需求的服务化和生产需求的服务化,制 成品在国内总需求中所占比重将趋于下降, 服务业成为经济增长 的主导。头部,从消费来看,随着人们从满足“生存”需要,转向 满足“发展和享受”需要提出的要求,城乡居民对教育、文化、娱 乐休闲、旅游、医疗保健以及住房、出行条件等生活服务的需求 越来越迫切。第二,从生产经营角度来看,全球制造业与服务业 正呈现出相互融合的趋势,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中,服务化已成 为提升制造业竞争力和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四是向价值链中高端提升与融入全球化延长生命周期。 随着 我国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逐步展开, 并将从以吸引外资为主

  导向以参与全球要素优化配置为目标的国际分工转变。 一是进一 步向价值链中高端环节攀升,我国企业将沿着简单组装、辅助零 部件制造、 一般和重要零部件制造、 高级组装和核心零部件制造、 上游的研发设计和下游的流通营销等高端环节, 不断提高国际分 工水平。二是对外投资延长产品生命周期,在发展中国家投资建 设加工组装基地,整合利用其低端要素的成本优势,转移国内已 经失去或即将失去比较优势的产业。 五是节能环保将成为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约束条件。 我国作 为发展中大国,多年来在粗放型增长方式下,在取得了经济快速 增长的同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也变得日趋严重:一是我 国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已大大超过环境承载能力, 环境污染相当严 重;二是在老的环境问题尚未解决,新环境问题接踵而来,复杂 多样的环境问题成了经济社会发展的“绊脚石”。 2008 年世界经济 论坛公布了蕞新的“环境可持续指数”评价,在全球 144 个国家和 地区的排序中,中国位居第 105 位。资源和环境已成为中国经济 发展蕞突出的瓶颈。在未来的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一方面环境 相关指标将成为产业转型升级的一个重要考察指标, 另一方面与 节能环保相关的制造业及服务业将实现更大的发展。 从上海发展看,“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四个中心”、 “自贸区 ”以及长江经济带建设将使城市面临着产业经济转型的 重大契机。目前,上海资源环境的约束日益突显、可用建设用地 十分有限,与其他省市地区相比,上海产业发展在国家提出的七 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不具备传统优势, 在对接 《中国制造 2025》 的十大制造业领域方面, 上海抓住了当前产业发展的趋势和规律,

  提出大力培育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四新”经 济,但优势也并不突出。因此,要对接好《中国制造 2025》战 略目标,落实好上海科创中心和“四个中心”建设及“自贸区”的进 一步发展, 重点要提升技术创新能力, 推动贸易服务、 金融服务、 航运服务、高端制造、科技创新、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实现突 破性的发展。“十三五”时期,将成为上海在经济换挡转型期落实 国家转型发展任务的重要阶段。 从宝山来看, 当前宝山正处于产业转型和城市转型的攻坚期 和深水区,经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 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特征在宝山尤为明显。 推动产业经济转型 将成为宝山区“十三五”的重要任务之一。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大 力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对宝山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具 有重要意义, 是宝山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提质增效的重要途 径。

  三、宝山区“十三五”产业经济转型发展目标

  1. 指导思想 准确把握以网络技术、 信息技术和能源技术的创新和应用为 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适应、把握、引领经济 发展新常态,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 念,积极对接《中国制造 2025》 、 《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 合发展的指导意见》等国家战略和“互联网”行动目标,抓住上 海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和“四个中心”新机遇,围绕宝山区建 设“创新创意创业相促进、生态生产生活相融合、宜居宜业宜游

  相协调的现代化滨江新城区”总目标,坚持“一条主线”,以深化 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为主线;聚焦“三个动力”,科技创新持 续引领产业转型发展,城市更新加快释放产业发展空间,路径革 新逐步改善产业发展环境;促进“三个转变”,产业模式由链式延 伸向跨界融合转变,产业布局由空间分散向网络化集聚转变,产 业发展由粗放式增长向内涵式发展转变, 基本建成中国产业互联 网创新实践区。 (见图 4) 2. 基本原则 (1)政府引导与市场调节相结合。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 的基础性作用,政府通过有效规划引导、政策激励和组织协调, 创新体制机制, 优化资源配置, 激发创新活力, 实现经济的持续、 稳定和健康发展。 (2)结构调整与科学发展相结合。把握科技和产业发展趋 势,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立足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 效益的核心环节,谋划中长期的发展战略目标,提出具有可操作 性的政策措施,实现产业科学发展。 (3)自主创新与引进消化吸收相结合。 在巩固、发挥和提 升现有竞争优势的基础上, 积极培育以企业为主体、 市场为导向、 “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把增强创新作为提升发展 能力的关键环节,提高“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和集成 创新能力,大力培育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产业技术水平。

  中国产业互联网创新实践区 提升发展 跨越发展

  钢铁制造 及衍生 设备制造 以新兴产业与传统产 业对接融合,促进传 统产业加快向战略性 新兴产业提升发展 能源生产 及供应 化学原料 及制品 电气机械 及器材

  互联网 设计对接 大数据应用 两化融合 协同创新 思维创新 产、学、研 技术进步 节能减排 ……

  石墨烯 材料 大数据 飞机模 拟器

  新材料 生物医疗及高 性能医疗器械 ……

  以传统产业提升倒逼 劣势企业加快淘汰、 转移和转型,逐步带 动重点地区、工业园 区和重点行业转型发 展

  工业机器人 系统集成 高端工 业软件 海洋装 备工程

  以转型调整为新兴 产业腾出空间,通 过加快发展新兴产 业推动宝山实现跨 越发展 南大 地区

  粘土砖、四大工艺、 印染、零星化工、小 钢铁等六大行业 195 、198区域 195、198区域

  宝山产业经济转型发展框架(2015 版)

  (4)地块调整与整体开发相结合。进一步做好产业地块调 整转型发展, 同时全面推进工业园区和产业基地的整体调整转型 开发, 加强与有影响力的品牌园区或第三方园区专业运营商合作 开发招商,积极调动社会资源,引进优质项目,完善基础设施, 吸纳高端人才,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转型。 (5) 增量引进与存量调整相结合。 按照“存量调结构腾空间、 增量优结构扩空间”的模式,加快调整淘汰落后产能,引进、培 育、 壮大一批先进制造业和新兴产业, 产业定位要兼顾现有基础、 发展趋势和错位配置,加强产业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优化城乡区 域产业结构和布局,推进经济社会转型发展。 3. 发展目标

  “十三五”产业发展主要指标预期目标

  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营业收入 文化创意产业营业收入 结构优化 生产性服务业营业收入 新兴产业占生产性服务业比重 战略性新兴产业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 工业园区第三产业与第二产业营业收入比 制造业增加值占全区增加值比重 工业销售产值 工业经济 工业园区单位土地产出 工业园区土地二次开发量 创新能力 工业园区固定资产投资 市、区级企业技术中心数 资源环境 万元产值能耗下降率 产业结构调整盘活土地

  四、宝山区”十三五”产业经济转型主要任务

  1. 构建新型产业体系 宝山未来产业体系及其结构升级的总体思路应该是主动对 接《中国制造 2025》十大重点突破发展的领域和《上海工业及 生产性服务业指导目录和布局指南》中“培育类”和“鼓励类”产业, 围绕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和产业跨越发展的目标, 以中国产业互联 网创新实践区建设为核心, 以发展具有要素配置和创新能力的新 兴产业为基本途径,以推动一批共享平台、重大项目建设为重要 手段,充分发挥市场的主导作用,建立与区域定位相匹配的、具 有引领区域产业发展方向作用的新型产业体系, 推动工业化和信 息化融合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先进制造 业加快发展,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成长。 一是以中国产业互联网创新实践区建设为核心, 积极探索科 技创新引领新变革,不断提升宝山产业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聚焦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移动互联、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高 端工业软件、网络安全技术应用) 、高端智能装备(工业机器人 和服务机器人系统集成设计制造、增材制造软件设计与研发、飞 机飞行模拟器、北斗卫星导航应用、海洋装备工程、豪华邮轮关 键部件协同制造、重型燃气轮机研发试验、智能电网输配电关键 部件) 、新材料(钛镁铝金属功能性材料、超导材料、石墨烯材 料) 、 生物医疗及高性能医疗器械 (针对重大疾病的药物新产品、 可穿戴和远程诊疗等移动医疗产品、生物 3D 打印)四大重点产 业领域。分阶段分类别聚焦一批产业互联网重点扶持企业,着力 推动一批传统企业互联网化, 培育引进一批推动传统行业转型升

  级的互联网企业,打造一批为产业互联网提供技术、产品、服务 等支撑的企业,为产业高端化、智能化、集约化发展提供有力支 撑。 二是以发展具有要素配置和创新能力的新兴产业为基本途 径,带动宝山要素配置和科技创新能力建设。随着新一轮工业革 命的进一步深入,产业发展重点从资本、商品为中心逐渐向以信 息、技术、人才为中心过渡,要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 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 充分认识科技创新能力对长期保持要素配 置能力的决定性作用,加强科技创新与要素配置能力协同发展, 以信息、人才配置支持科技创新,以科技创新带动技术要素进一 步集聚,大力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释 放新需求, 创造新供给, 推动新技术、 新产业、 新业态蓬勃发展, 加快实现发展动力转换, 共同形成宝山未来产业体系的核心竞争 力。 三是以推动一批共享平台和重大项目建设为促进手段, 加快 推动产业经济转型发展。 加强以张江宝山园为核心的协同创新平 台建设, 与上海产业技术研究院等科研院所加强以产学研合作为 支撑的合作研发平台; 结合上海大学机器人和新材料等重点实验 室、材料基因工程研究院等现有资源,共同建设重要领域的研发 与应用平台;整合国际国内优势资源,创新开放运营模式,加大 与上海交大、上海大学、上海理工大学等高校的校区联动,重点 建设石墨烯和机器人两大平台;支持建设以知识产业服务、科技 中介服务、融资服务等专业支持为主体的综合服务平台。大力引 进品牌企业和专业团队,加强与金桥集团、临港集团、IBM 赛伯

  乐、 华为、 上海电影艺术学院和光大安石投资、 IDG 资本等合作, 共同推进北郊未来产业园、高境 “科创小镇”、新业坊· 宝山、深 蓝互联网众创生态园、上海云计算和大数据应用中心、光影未 来产业基地等一批重大项目加快建设;深化与宝钢集团、申能集 团、中铝集团、华能集团、华谊集团等在区大企业合作,加快推 进一钢、五钢、吴淞煤气厂、中铝上铜二期等一批重点地块整体 转型。聚焦宝山区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三年行动计划中 “培育 工程、转型工程、升级工程和整治工程 ”四大工程项目,通过抓 重点项目进展、分解项目推进责任等措施,切实推动产业结构调 整转型。 2. 产业发展重点领域 对接国家《中国制造 2025》战略和“互联网”行动目标,抓 住上海科创中心建设新机遇, 把握产业互联网发展带来的产业广 泛垂直整合新趋势,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智能装备、新材 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四大重点产业领域,大力培育发 展卫星应用、石墨烯材料、飞机飞行模拟器、大数据、3D 打印 软件设计与应用产业, 加快发展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 海洋装备 工程、生物医药、移动互联网、高端工业软件设计产业。以产业 创新、技术创新为新引擎,积极促进新兴产业创新集聚,增强宝 山产业发展活力, 把宝山建设成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承 载区。 (1)技术革命引领产业转型 聚焦工业制造领域内的五大关键技术领域的技术革新, 重点 发展以装备制造、智能制造(增材制造、网络制造等) 、M2M 产

  业等新型制造模式为代表的先进制造技术领域产业, 以金属功能 性材料(钛铝镁合金) 、石墨烯材料(聚合物复合材料、热管理 材料、储能材料) 、纳米材料、超导材料 等为代表新材料领域产 业, 以物联网产业为代表的仪器仪表领域产业, 以重型燃气轮机、 智能电网输配电关键部件、数字化变电站、风力发电变流器、光 伏发电逆变器、 微电网系统、 储能技术及设备等能源设备为代表 的动力领域,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电子应用领域。通过技 术创新衔接基础研究和应用市场, 夯实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的基 础,提升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产业转型发展。 (2)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 把握产业间界限模糊及融合发展的趋势,创新服务新业态、 新模式,促进新兴产业发展。在制造业服务化方面,推进以产品 为中心的制造业向服务端增值延伸, 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 和价值链高端延伸,促进传统制造与服务业的融合发展,全面提 升产品附加值。重点聚焦研发设计服务、专业中介服务、电子商 务服务、金融专业服务、总集成总承包服务、节能环保服务、供 应链管理服务、专业维修服务、 培训教育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重 点领域,鼓励制造业企业加快发展设计、研发、销售、售后服务 等高附加值环节, 支持文化创意、 工业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 大力引进一批国内外知名影视企业和专业教育培训机构, 加快培 育形成集编剧、拍摄、后期制作、发行、教育培训等为一体的影 视全产业链;聚焦工业设计、文化创意、科技服务等产业,着力 引进一批重点企业与项目,发挥生产性服务业对调整结构、缓解 经济活动对资源环境的压力、 扩大就业、 改善民生等的重要作用。

  (3)以互联网为纽带的产业跨界 随着“互联网”趋势对于各产业领域的渗透,以互联网为纽 带的产业跨界融合的新模式日趋成熟。 发挥区内龙头企业和重大 项目的引领示范效应,加快互联网与钢铁等传统产业深度融合, 全面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支持制造业利用互联网平台实施设 计研发和生产制造等关键环节的柔性化改造, 加速推进新一代信 息技术、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等新技术与传统产 业的融合。落实大数据战略,推进智慧城市大数据应用,吸引社 会资本投入大数据产业,构建行业大数据平台;整合区域内优势 企业与载体资源,构建以云计算为技术支持,以大数据分析为核 心的大数据产业。 鼓励传统产业企业通过新技术的运用实现改造 提升,提高传统产业企业的技术利用水平和模式创新能力。支持 互联网企业颠覆传统商业模式,促使生产、消费、服务和流通一 体化发展。 (4)新的市场需求推动产业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推动和聚集一系列重要产业 加速融合和跨界发展,才能满足新兴市场需求。依托北斗产品检 验检测中心、高精度定位数据发布中心、应用环境模拟实验室、 空间技术应用产业基地等卫星应用产业相关功能性平台建设, 集 聚一批上下游优质企业,推动智慧城市建设,在智慧交通、智慧 物流、智能家居、车联网等领域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便捷与便利。 积极发展节能环保产业, 依托宝钢等一批规模企业以及上海电缆 所、上海材料所等一批重点项目,促进非金属新材料研发、节能 新材料研发、新能源推广、新监测技术应用、生物修复技术进一

  步发展并加快产业化。 积极培育发展生物检测、生物芯片和诊断 试剂、植物药和现代中药、生物制品研发生产等生物技术产业。 通过推动产业间的跨界融合,实现与新的重大需求相辅相成,相 互促进,共生发展。 3. 重点产业发展布局 优化全区产业布局结构,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以重 点转型区域为突破口,加快重点项目调整步伐,形成功能定位清 晰、布局错落有致的产业格局,发挥先发带动效应,推进产业重 塑、城市更新和生态优化,增强产业经济转型发展动力。 (1)整体转型区 整体转型区是培育宝山产业发展新动力的重要载体, 在功能 定位上要各具特色,在开发模式上要因地制宜,在环境配套上要 集聚融合,推动宝山区实现转型突破、跨越发展。一是搭建资源 集聚和产业孵化平台,积极推动生产要素、创新能力、高端人才 等资源集聚, 重点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早中期和初 创期创新型企业发展, 鼓励发展“众创、 众包、 众扶、 众筹”空间, 积极打造发展新引擎;二是推进整体调整转型开发,加强与有影 响力的品牌园区或第三方园区专业运营商合作, 积极调动社会资 源, 引进优质项目, 并通过创新组织领导、 土地储备、 开发时序、 投融资、产业培育等机制,形成多元化开发模式,实现快慢结合 分步转型;三是凸显产城融合发展特征,在产业发展中彰显城市 品质,在城市建设中体现产业特色,通过有吸引力的开放空间营 造,提供一个能够吸引企业投资和居民生活的场所,着力打造集 智慧、低碳、宜居、宜业、宜游等新理念为一体的综合性城区。

  ——吴淞工业区。吴淞工业区转型要充分发挥区位、工业文 化底蕴、现有存量土地资源和大企业大集团产业转型四大优势, 凸显“要素融合、空间融合、产城融合”的发展格局,吸引有发展 潜力的产业链、 创新链、 资源链集聚, 打造吴淞科技新城。 以“科 技创新、文化创意、大众创业”为核心,以信息技术、产业互联 网、文化创意、三游延伸、研发设计、节能环保等产业为主要内 容, 产业组团分散布局在公共生态空间周围, 打造宝山高端资源 聚集地和新兴产业汇集区。 积极引进一批能够代表新兴产业发展 先进水平的企业,集聚一批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发展高新技术产 业的科技创新创业领军人才,打造一批功能完善、开放共享的创 新创业服务平台,为宝山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芯”动力。 ——南大生态区。 围绕南大生态区在上海市的整体功能定位, 将综合整治与旧城改造相结合,与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与生态 建设和改善民生相结合,打造“产城融合”示范区,增强产业自我 发展, 城市自我更新的能力。 加强与上海大学等高校的区校联动、 优势互补,在经济社会、科技交流、人才培养、教育教学等多领 域展开全面合作。形成以“以人为本、生态优先、环境重塑”为发 展核心,以信息技术、移动互联网、卫星应用、移动医疗、生物 3D 打印、医药电子商务等产业为关联和支撑,相关商业商务和 基础设施配套完善的产业体系, 重塑宝山产业和城区新形象,着 力打造产城融合、开放共享的南大生态区。 (2)产业园区(区块) 注重园区特色化发展,集中优势发展主导产业,提高集聚度 和竞争力,发挥比较优势,引导园区建设向产业基地化发展,推

  进国家级、市级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及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 ——宝山工业园区。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体、战略性新兴产业 为引领、现代服务业为配套,建设产业转型发展的创新型示范园 区,逐步形成以智能制造、新材料、能源装备为主导产业,力争 在卫星应用、电子信息等产业突破发展,深层次多方位开展与金 桥工业园区在项目、资金方面的合作,借助新型开发模式与资源 的优势组合,构建产业发展基础,大力推进“上海北郊未来产业 园”和“碧云北郊社区”建设,进一步完善企业服务平台和休闲、 交通、居住等生活配套设施建设,建成两化深度融合、产城深度 融合的综合性园区。 ——城市工业园区。发挥沿外环线的区位优势,依托上海市 打造外环生态经济圈带来的产业机遇, 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 重点聚焦石墨烯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产业,围绕 北部综合片区,形成总部经济、产品设计、高科技研发服务等生 产性服务业功能区,打造融合发展的兴业宜居的 “生态型、个性 化、 精品城”。 重点以石墨烯产业作为园区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 建设集产品研发、技术测试、应用孵化、产业展示和信息交流为 一体的上海石墨烯产业园, 打造上海石墨烯产业技术功能性平台, 以龙头企业为主体,坚持政府推动和市场运作相结合,优化制造 链、延伸服务链,力争“汇聚全球智慧、铸就上海烯谷”。 ——上海机器人产业园。聚焦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高端环节, 发挥上海工业控制产业集群优势,充分利用区位、人才、资本等 资源,以总部经济为中心业态,工业机器人本体和系统集成为关 键产业,面向长三角区域及全国高端装备制造业、汽车、电子及

  传统制造业,引进优势企业和项目,建设工业机器人产业集群, 发展重点专业服务业, 进一步放大上海机器人产业园的品牌效应 和行业龙头企业的集聚功能。整合全球工业机器人资源,完善展 示交易、 技术服务、 融资等现代服务业资源, 建设配套产业集群, 突出总部经济和高端制造一体化,构建机器人产业生态圈。推进 航空飞机飞行模拟器项目建设,开展民用大型客机 D 级飞行模 拟器的研制和国产军机、 民机飞行模拟器的研制和生产。促进园 区成为集国际机器人产业创新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总部经 济核心区为一体的高端装备制造业集聚区, 支撑宝山产业经济转 型发展。 ——月浦工业园区。 进一步做大做强金属新材料和海洋装备 两大产业,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产业,形成具有高技术含量、高附 加值的核心竞争力。发挥临近宝钢的区位优势,面向汽车、电子 制造等领域,大力发展壮大精品钢和新型金属材料产业,大力拓 展先进复合材料产业。围绕美钻集团和海隆工业集团,大力发展 壮大海洋工程装备关键部件和配套设备产业, 形成海洋高端石油 天然气钻采设备的研发设计、 生产制造和工程技术服务产业链条。 同时, 支持国家科技攻关项目重型燃气轮机的研发建设。围绕上 汽集团, 发展壮大汽车配套产业, 重点拓展汽车关键零部件研发、 制造, 智能车载终端及车联网产品的研发、 生产, 以及汽车展示、 销售、零配件供应、售后维修保养等相关汽车服务。 ——杨行工业园区。逐步淘汰高污染、高能耗企业,推进一 批以仓储业为主的企业退出,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推进产出较 低的企业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土地亩均产出率。重点推进与国际

  国内领先园区运营商、 投资商的战略合作,探索合作发展现代物 流(供应链运营中心) 、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网络制造等特色 产业集聚区,建设成为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建设、高效率运营的 综合性产业园,以新型产业、四新经济为重点的产城融合、特色 发展的新一代产业园区。 ——罗店 (富锦) 工业园区。 要加大园区产业结构调整力度, 积极提升罗店工业园区的产业发展水平, 建设以生物医药和新材 料为主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形成特色高科技园区。启动富锦工业 小区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鼓励现有企业的结构调 整,主动转型,积极推动创新产业载体平台建设。按照 “总体规 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先行启动条件成熟区域。要充分利用该 区域的优越地理位置,主动融入宝山北部地区产业发展布局,积 极探讨 BT、 PPP 等开发模式的可行性, 积极引进战略合作伙伴, 争取在“十三五”期间启动建设,打造产城融合示范区。

  各镇、园区“十三五”末工业销售产值预期目标

  宝山工业园区 城市工业园区 其 他 合 计

  备注:“其他”是指航运开发区所属以及统计落地企业。 表5

  产业园区(区块)“十三五”重点产业领域发展布局

  重点产业领域 智能制造、新材料、 代表企业 海隆工业集团公司 上海克来机电自动化工程有限公司 上海汽车粉末冶金有限公司 上海西艾爱电子有限公司 北斗卫星导航平台公司(高境、大场) 上海超碳石墨烯产业技术有限公司 利物盛集团 新材料(石墨烯/超导材料) 、 西德科东昌汽车座椅技术有限公司 上海申克机械有限公司 上海汉虹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上海复星长征医学科学有限公司 上海电缆研究所 上海发那科机器人有限公司 工业机器人、智能装备 航空飞机飞行模拟器 上海法维莱交通车辆设备有限公司 中航工业飞行仿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鑫燕隆汽车装备制造有限公司 上海宝钢高强钢加工配送有限公司 新材料、高端装备、 汽车配套 莱歇研磨机械制造(上海)有限公司 美钻集团 中电联合重型燃气轮机技术有限公司 东芝电梯(中国)有限公司 智能制造、绿色制造、 网络制造 上海一冷开利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上海宝康电子控制工程有限公司 上海科明传输技术有限公司 生物医药、钢铁制品深加工、 上海景峰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宝钢高新技术零部件有限公司 上海飞凯光电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三荣电梯有限公司

  汽车配套、高端装备制造、新 能源、生物医药

  汽车零配件、电子电器、 机械制造

  (3)轨交沿线产业带 借助宝山区轨道交通优势,重点围绕 1、3、7 号三条轨道交 通沿线 个站点,积极整合优势资源,加强统筹规划,引导 企业聚集,推动企业协作,形成协同发展、创新高效、竞争力强 的产业带。 ——轨交 1 号线沿线。借助“上海国家高技术服务重点培育 园区(上海智力产业园)”的品牌优势,整合宝山万达广场、绿 地新都会、博济· 智汇园、上海婚礼中心、越界· 智汇园、上海移 动商务产业园(新陆国际大厦、城市新汇商务楼) 、上海国际网 购中心产业园、 北外环信息产业园等项目, 重点发展产业互联网、 工业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移动互联网、互联网物流等产业, 打造国家高技术服务产业互联网发展带。 ——轨交 3 号线沿线。 借助“复旦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的品牌 优势,整合高境复旦软件园、长江软件园、上海移动互联网创新 园、上海国际工业设计中心、中成智谷、半岛 1919、上海移动 游戏产业园、 中远汽车服务园、 上海宝山钢铁物流商务区等载体, 加快建设上海能源创新中心、吴淞科技园等项目,积极建设产学 研基地、新兴产业基地、创新孵化基地、人才集聚基地和创新服 务基地, 重点发展移动互联网、 互联网金融、 云计算、 工业设计、 互联网钢铁等产业,打造以轨道交通三号线为主轴的复旦高新 技术产业互联网发展带。 ——轨交 7 号线沿线。借助“国家文化创意产业示范基地 ” 的品牌优势,整合上海宝山科技园、上海国际研发总部基地、上 海木文化博览园、上海机器人产业园、海宝示范园、顾村公园、

  闻道园、美兰湖等优势载体资源,重点发展智能制造、移动互联 网、大数据、互联网娱乐、健康医疗等产业,沿线打造文化科技 产业互联网发展带。

  轨道交通 1、3、7 号线. 产业经济转型发展主要任务 随着经济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新常态 过渡,增长驱动力必须由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由 科技创新引领、 路径革新推动、 城市更新带动产业经济转型发展, 这是关系宝山产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必然选择。 (1)科技创新引领,着力夯实创新发展基础 把握“第三次产业革命 ”机遇,对接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和 “四 个中心”建设要求,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新能源技 术、新材料和生物技术等关键领域,选择性抢占新兴产业发展先

  机,积极培育科技创新主体,激发创新源动力,完善创新环境推 动宝山要素配置和创新应用能力建设。 一要强化企业技术创新的 主体地位, 积极培育引进高新技术。 聚焦核心技术创新能力建设, 加强新材料、新能源等共性技术的培育引进,为产业体系的建立 奠定物质基础;发展以工业物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为 信息资源的获取和交流奠定产业基础; 发展大数据技术和云计算 技术,为信息处理和知识交流搭建良好的平台。强化企业技术创 新的主体地位,积极培育一批基础好、潜力大、带动性强的优势 企业主体,促进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鼓励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在 市区两级企业技术中心建设、知识产权优势企业评审、产学研合 作、 引进消化吸收组织实施、 政府应用示范工程等方面实现突破。 二要加快构建创新创业平台, 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强化国 有企业创新导向作用,鼓励国有企业增加对新技术研发的投入。 激发民营企业创新活力, 为民营企业创造更为宽松有序的发展环 境,鼓励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发展。积极鼓励外资企业设立研 发机构,发挥创新带动作用。加强与科研院所和企业技术中心的 合作,推动建立多种形式的产业技术创新合作组织,鼓励有条件 的企业建设企业技术中心、工程实验室、检验检测中心等研发机 构和融资担保、技术转移、技术产权交易、科技文献共享、大型 仪器共享协作等创新服务平台。支持开放型创新创业平台建设, 加快构建一批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众创空间,吸 引集聚一批创新创业人才,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氛围。三 要着力推动社会化科技服务业发展, 构建完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 以建设中国产业互联网创新实践区为契机,围绕重大关键技术、

  新兴产业、 大型企业等, 推进众创、 众包、 众扶和众筹能力建设, 重点聚焦装备制造、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增 材制造、卫星应用、智能城市等产业领域,按照“传统企业互联 网、互联网传统行业、为产业互联网提供技术、产品、服务等 支撑的企业”这三类模式,着力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配置 资源链。促进科技创新成为产业发展的内生要素,支持建设科技 创业苗圃、孵化器和加速器组成的创新创业孵化链,着力推动技 术转移、知识产权、科技咨询等科技服务业发展壮大。建立面向 创新创业主体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和公共研发平台、公共实验室、 众创空间等新型服务平台, 在不同阶段为不同需求提供分类服务 方案,打造社会经济发展新引擎,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 (2)城市更新带动,着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产业经济转型带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 也伴随着城市空间 的优化和城市功能的完善。借助城市更新推动,为产业发展腾出 新空间,用发展新空间培育发展新动力,促进产业的融合发展, 创新生产方式,优化产业结构。一要强化“落后产能淘汰、传统 产业提升”措施。淘汰“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重、产出效益低、 创新水平低”的产能。在调整淘汰落后产能领域,对于集装箱堆 场、零星化工、危化等低效污染或具有安全隐患的列入淘汰产业 目录的企业坚决实行关、停、并、转,对于一般产业内落后产能 实行限制发展,在三年行动计划和年度工作计划中落实。聚焦重 点区域,推动南大生态区环境综合整治和吴淞工业区调整转型, 着力推进 195 存量工业用地转型发展, 加大 198 区域的闲置和低 效工业用地企业复垦整理和集建区外工业用地减量化力度。 在节

  能减排领域,每年聚焦一批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和项目,加大减 与压的力度, 促进产业、 城市、 生态融合发展。 运用“移动互联、 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促进传统产业提质增效。传统 物流业要结合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以及移动互联等现代信息 技术,运用市场竞价、诚信管理、定位跟踪、第三方结算等一系 列手段,改变传统物流运作方式,提高物流运作效率,提升物流 行业能级。 传统钢贸业要结合上海钢铁现代服务业综合试点区建 设, 发挥上海钢铁交易中心、 上海大宗商品信息中心等平台效应, 打造有国际、国内影响力的钢铁资讯、贸易、物流、金融服务平 台,扩展和完善钢铁服务产业链。传统加工业要鼓励和引导企业 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增加产品技术含量,推进产品升级换代,提 高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争创一批有市场竞争力的名牌产品。传 统制造业要通过互联网技术接入、 内生性改造挖掘逐步参与网络 制造的环节,赢得新的产业链、价值链发展机遇。二要深化“产 业跨界融合、两化融合、产城融合”水平。鼓励传统产业企业通 过信息化、装备等技术创新升级和多领域应用,推进传统制造向 智能制造、制造互联网化发展,形成跨界经营业态。基于信息技 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等融合,通过高新技术 及其相关产业的渗透融合作用,发展 3D 打印、工业机器人等新 技术产业。强化产业规划布局导向作用,通过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步伐,加快产业布局结构优化,实现产城融合发展,为区域实现 产城融合发展提供优质空间。三要促进建立“产业基地、产业城 区、产业社区”共同组成的产业构架。依托宝山现有的产业基础 和优势,重点聚焦吴淞工业区、南大生态区、104 产业区块、195

  区域和 198 区域等重点产业区块,加强与区内宝钢、上港、华谊 等大型国有企业合作, 积极引进品牌园区运营商, 推进相关产业 的空间集聚, 充分挖掘大型国有企业现有资源,推动产业链上下 游双向拓展,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深度融合,形成产业高端化、 服务化发展趋势,促进宝山区工业进一步向园区集中,建立由产 业基地、产业城区和产业社区共同组成的产业构架。通过科技、 信息等技术创新不断提升产业能级, 充分发挥技术创新对产业优 化升级的推动作用,进一步做大优势产业,突出产业特点,增强 产业经济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3)路径革新助推,着力提高产业发展动力 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发展的市场环境、招商引资模式、财政 扶持方式、行政管理手段,着力提高产业发展动力。一要由“单 兵独进”的招商引资向主要依靠“规划引导”的整体产业谋划转变。 一方面,要把产业园区(区块)各自为阵的发展转变为全面统筹 谋划。对于上海机器人产业园、宝山城市工业园区、宝山工业园 区、月杨工业园区等产业园区(区块)的成片调整和再开发应从 存量转型提质向整体再开发转变,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共同参与。 通过与品牌园区和运营商不仅在招商引资、园区运营、 综合服务 等方面,还要在土地整理、基础设施建设上加强合作,以丰富招 商资源,提高土地集约化利用率。另一方面,在产业跨界融合发 展的大趋势下,各产业发展需要同其他领域协同推进。要通过发 挥专项产业规划的前瞻、统筹、引导作用以及策略性行动计划落 实保障作用, 使产业的优化布局和错位发展既有完整的方案蓝图 可依,又有切实可行的步骤可循。明确产业结构优化目标,促进

  城市功能更新,调整就业人口结构,探索建立完善产业项目预评 估机制。二要由“事后奖励补贴”的财政政策向主要依靠“事前参 与孵化”的无偿扶持转变。在已有的产业发展专项引导资金的基 础上,探索完善应用性研究项目以前资助方式为主,产业类项目 以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股权投入、后补助、以奖代补、贷款贴保 贴息、合同补贴等多种方式予以支持,实现有偿与无偿、事前与 事后、立项与非立项相结合。建立区级科技创新创业投资引导基 金,完善管理办法,扩大基金规模;研究发起设立创新创业专项 子基金及天使基金 2-3 支; 完善科技创新创业贷款贴保贴息办法, 开发适合科技创新型企业融资类保证保险产品;力争更多国家、 市级引导基金阶段参股支持宝山科技创新创业。 推动建立科技资 源开放共享平台, 鼓励科研院所建设大型科学仪器设备等科技基 础实验室,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和监督奖惩办法。三要由传统的 “行政监管”手段向主要依靠市场主体的“信用管理”机制转变。 要 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基于产业限制类、淘汰类目录建立产业投资 项目“负面清单”管理机制, 研究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 通过 “技术 平台制度”的方式,探索建立公共信用领域负面清单, 搭建信息服务共享平台推进政府数据信息互联互通, 聚焦重点领 域社会信用体系示范区、企业信用管理示范基地、信用服务平台 等项目建设,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以具有互补效应的 “两个负面 清单”促进产业创新转型、政府职能转变。

  五、宝山区“十三五”产业经济转型对策举措

  1. 以产业发展规划为引领,明确发展方向 一是强化规划引领作用。 通过充分发挥各领域各层次规划的 作用,加强规划之间在空间和时间层面的衔接,形成体系完善、 功能互补、有利于产业竞合的一体化区域规划体系。发挥区域产 业规划的引领作用,指明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发展方向,并通过产 业专项规划进一步理清产业重点领域、空间布局和发展时序,构 建新型产业生态体系。 发挥三年行动计划对任务落实的推动作用, 明确滚动实施的产业发展任务,通过年度工作计划,明确具体的 实施办法。 二是优化产业结构。按照宝山区新兴产业发展的总体特点, 各产业园区(区块)要按照自身的资源禀赋、人才优势、区位条 件,突出一些带动性强的产业、集聚一些潜力大的产业、改造提 升一些传统产业、弱化淘汰一些劣势产业,通过 “培育工程、转 型工程、升级工程和整治工程”四大任务,进一步深入推进我区 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工作,在全区范围内实现资源配置的优 化,同时提升产业集聚和集约化发展的水平。重点聚焦“四新”经 济、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专精特新”企业,培育推动宝山区制造业 从制造到智造、制造业服务化、服务到服务的跨界融合的转变; 聚焦 195 区域内工业仓储地块转型,吴淞、南大等重点地区整体 转型升级,推进新兴产业、生产性服务业、创意产业与城市功能 的融合发展;聚焦 104 区块内的各类企业和项目,以开展闲置低 效用地清理、示范创建、品牌园区建设等能级提升为重点,进一 步做大做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 聚焦集装箱各类堆场、

  钢材剪切等行业企业、罗泾水源保护区域企业、园区外 “四大工 艺”企业等,通过节能减排、淘汰落后和环境限制,推进劣势企 业和项目的关停、转移以及土地的整理复垦。 三是发挥政策和产业优势。围绕产业链、创新链和资源链, 充分发挥我区在区位、成本、载体和镇级体制等方面的优势,用 足用好产业发展扶持政策、“一事一议”绿色通道和行政服务中心 等平台,做优招商环境,做强招商平台,提升区域产业发展环境 的综合质量和竞争力。着力引进培育包括机器人、卫星应用、文 化创意、移动互联网等关键性、龙头型、潜力型企业和项目,促 进区域经济提质增效。加强与区域内大企业的对接,全力支持大 型国企在转移低端业态、淘汰落后产能、业态转型等方面工作。 2. 以载体平台建设为支撑,丰富发展内涵 一是明确政府和市场在载体建设中的职责分工。 政府要发挥 制度供给的核心作用,承担起系统设计、引导推动的责任,以制 度创新为重点,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构建多主体共同参与载体建 设的发展态势。以市场需求为准则,充分尊重企业基于市场需求 的行为选择, 充分体现企业在建设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 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创新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二是发展具有多样性的载体规模、形态和布局。充分发挥载 体的集聚效应、低成本的商务效应和政策的倍增效应,根据不同 人才、 不同产业、 不同市场的不同需求, 建设与之相适应的规模、 形态和布局的载体,通过合理的形态规划布局和资源整合,使载 体在营造富有活力的城市创新活动的同时, 成为城市建筑群中亮 丽的风景带,改善城市面貌。加强用地保障,从各类空间布局规

  划的编制开始,就要充分考虑产业用地需求。 三是搭建为项目落地提供支撑的平台。 为创新主体提供与研 发、设计、试验、孵化、产业化等活动直接相关的技术平台、公 共服务平台等内涵建设,使科技孵化与加速催化、共性服务与个 性服务、基础性服务与专业性服务、公益性服务与增值性服务相 结合, 满足创新创业企业不断增长的共性需求和更高层次的个性 需求, 为创新创业企业营造方便、 快捷、 高效、 安全的发展环境。 重点围绕智能制造、3D 打印等应用技术领域,金属新材料、新 能源等共性技术领域,产业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 据、云计算、文化创意等新兴产业,建立特色化技术创新服务平 台、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和公共服务平台,使宝山区在上海全球有 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3. 以人才引进培育为根本,积蓄发展动力 一是加强人才引进与培养。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吸引全球新 兴产业的科技和管理人才创新创业。 发挥区域高校和科研院所资 源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加强新兴产业相关专业学科建设,制定鼓 励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政策, 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教育培训 机构发展。 重视高端制造业和新兴产业研究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 培养。调动产学研各部门加强对高端制造业人才的培养,并且建 立相应的职业技能认定机制。以重大产业项目、重大工程建设、 重大科技攻关等为载体,完善领军人才培养机制,加强领军人才 开发和创新团队建设。 二是完善人才激励制度。完善新兴产业人才激励力度,实施 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向新兴产业倾斜, 积极争取更多人才的

  引进。健全国有及国有控股的院所转制企业、高新技术企业自主 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激励分配机制, 鼓励科研机构和高校科技 人员积极从事新兴产业相关创新创业。 鼓励研发人员向企业流动, 加强对企业科技人才的激励。 三是健全人才保障体系。 探索建立有效的人才成长机制和保 障体系,加快工业区人才公寓建设,鼓励为各级各类人才建设多 种形式的人才公寓,降低引进人才居住成本。完善引进人才医疗 保障、子女就学等相关政策,适当调整高端人才所得税、完善股 权激励机制、建立创新激励基金等奖励制度,创造适宜人才创新 创业和生活居住的良好环境。 4. 以完善服务体系为抓手,优化发展环境 一是完善企业金融服务体系。 打造孵化器融资全方位服务体 系, 包括金融超市, 定增蓄水池,PE 和 VC 项目对接机制创新。 建立统一的企业融资需求信息平台, 在现有专项资金项目管理信 息与服务平台基础上,建立企业融资需求汇总信息平台,定期与 银行等金融机构交流, 形成财政投资项目和银行贷款项目相互跟 投、相互促进的良性发展局面。发挥股权投资、多层次资本市场 融资创新作用,促进各类机构对企业新兴产业化项目,形成前期 调查、信用增级、贷款授信、跟踪管理等共同联动模式。鼓励“专 精特新”中小企业充分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以发行企业债、公 司债、可转换债券、短期融资融券、众筹模式创新等方式筹措发 展资金,率先尝试中小企业集合票据、中小企业金融租赁和融资 租赁“云端平台”、中小企业资金增信创新、软件企业纯信用 “资 金循环贷”模式等。

  二是构建制造业转型升级创新体系。 建立健全制造业创新体 制机制。完善产学研合作创新机制,完善创新成果转化及产业化 机制,建立政府采购企业自主创新产品的保障机制。提升企业自 主创新能力。 强化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 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 推进区域创新发展。落实鼓励自主创新的财税、金融政策。落实 鼓励性财税和金融政策,强化对中小企业的资金支持力度。构建 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加强公共服务平台能力建设,强化创新型人 才队伍建设,构建企业技术创新服务体系。 三是加快政策环境再造进程。加大对科技创新、结构调整、 模式创新的聚焦力度,制定具体财政扶持措施;筹划完善区级新 兴产业的孵化培育机制,推进科技与金融结合,探索以龙头企业 加创新型企业、产业链上下游联动、产业链发展加投融资机制配 套的发展形式, 优化“基金基地基因”模式和中小微企业融资服 务平台,并向科技创新类企业倾斜,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鼓励众创、众包、众扶和众筹“四众”能力建设。改革“19”政策 体系,优化项目审核机制和流程,突出对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 加大对人才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在产业调整转型升级和“四新”推 进过程中,要更加关注企业创新活力,注重开放性、开拓性,发 挥高校、企业、协会和中介等作用,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保证市 场机制作用的有效性。根据市规土局制订的《关于本市盘活存量 工业用地的实施办法(试行) 》的要求,提高整体转型区域开发 水平,建立以区县政府主导、原土地权利人参与的联合开发体, 实施整体转型开发; 规范盘活零星工业用地和节余土地分割转让 办法;加大工业用地闲置处置力度,明确责任、限期处置。

  附件 1 宝山区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四大工程”重点项目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加 快 发 展 培 育 发 展 重点产业领域 石墨烯材料 飞机模拟器 卫星应用 3D 打印软件技术设计与应用 大数据 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 海洋装备工程 生物医药 移动互联网 高端工业软件 重点企业 超碳石墨烯等 中航工业飞行仿真科技等 北斗卫星导航平台、复控华龙等 Materialise 公司、通江科技等 宝之云、软通动力等 发那科、克来机电等 美钻集团、海隆集团等 复星长征、朝晖、景峰、优先生物等 微盟、猎上网、触控科技等 宝信软件、华谊信息、宝景信息等

  序 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重点项目 上海吴淞煤气制气有限公司 上海中集冷藏箱有限公司 上海亚太国际集装箱储运 有限公司 富锦路宝钢集装箱堆场 中铝上海铜业有限公司 所属 单位 淞南镇 罗店镇 顾村镇 杨行镇 杨行镇 主营业务 (产品) 人工煤气 箱装箱制造 集装箱储运 集装箱堆场 老厂房闲置 轮胎销售、集装 箱储运清洗等 集装箱 闲置地块 钢材堆场 高速彩印新闻纸 占地 面积 (亩) 400 300 108 128 200 175 150 77 108 376 总投资 (亿元) 20 30 —— 1.9 2 —— 4 20 —— 6.5 意向引进项目 上海国际能源创新中心 企业总部和商业综合体 科创 1 号产业园 宝钢新材料研发中心 吴淞科技园区二期 吴淞科技园区三期 科技小镇一期 科技小镇二期 城市更新 电子商务供应链产业园 区

  上海电气集团地块(5 个地块) 杨行镇 上海外贸仓储江湾储运公司 原和酒厂地块 上海装卸储运总公司纪蕴路公 司 上海殷泰纸业 高境镇 高境镇 张庙 月浦镇

  序 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重点项目 一冷开利空调设备 克来罗锦智能装备 联东 U 谷 北郊未来产业园一期 (金讯项目) 超导电缆产业化和检测中 心 上海钢管厂地块 石墨烯产业园项目 上海欣龙非织造新材料工 业园有限公司 上海新格有色金属有限公 司 中航工业飞行仿真科技股 份有限公司 城工园 宝工园 所属 单位 主营业务 (产品) 中央空调产品 智能装备及机器人应用 战略性新兴产业载体 新材料产业创新 加速中心 超导电缆检测中心 上海石墨烯技术研究院 石墨烯材料研发应用 无纺布 顾村园 铝合金制造 航空飞机飞行模拟器 占地 面积 (亩) 200 30 122 183 23 108 30 275 560 100 总投资 (亿元) 5.66 1.8 6 21.5 0.95 —— 2 13 20 2 预期 产出 (亿元) 30.87 1.55 8 33 0.6 —— 10 20 100 10 备注 待建项目 待建项目 转型项目 品牌联动项 目、 待建项目 待建项目 转型项目 转型项目 宝集智谷 转型项目 转型项目

  表四:整治工程重点区域及重点行业

  序 号 重点区域和行业 所属单位 占地面积 (亩) 备注

  一、成片区域调整 1 2 3 4 5 南大综合整治专项 吴淞工业区 富锦工业小区 二级水源保护地 联东石材市场 大场镇 相关镇 罗店镇 罗泾镇 大场镇 1000 39000 1600 433 135 市重点调整区域(剩余 62 家) 市重点调整区域 乡镇老工业转型调整,涉及 49 家企业 环保整治专项 环保整治专项

  二、重点行业调整 6 7 8 9 10 集装箱及各类堆场 零星化工 零星建材 四大工艺 零星金属加工 相关镇、园区 相关镇、园区 相关镇、园区 市重点调整行业 相关镇、园区 相关镇、园区 区重点调整行业

  附件 2 宝山区对接《中国制造 2025》潜力企业名单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电力装备 海洋装备 工程 航空航天 高端智能 装备 高档数控 机床 和机器人 新一代信息技术 所属领域 企业名称 上海宝康电子控制工程有限公司 上海科明传输技术有限公司 上海钢联电子商务股份有限公司 光驰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上海亨钧科技有限公司 太平洋机电集团 上海克来机电自动化工程有限公司 上海克来三罗电自动化工程有限公司 上海发那科机器人有限公司 上海义信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械灵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傲铃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上海鑫燕隆汽车装备制造有限公司 上海恺希机器人有限公司 上海飞和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上海汉虹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上海丰禾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上海申克机械有限公司 中航工业飞行仿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高博通信有限公司 上海复控华龙微系统技术有限公司 上海北斗卫星导航平台有限公司 美钻集团 海隆工业集团公司 上海康诚发电设备有限公司 中电联合重型燃气轮机技术有限公司 上海电力环保设备总厂有限公司 上海马拉松· 革新电气有限公司 上海电气电力有限公司 所属镇、园区 杨行镇 杨行镇 城工园 城工园 罗泾镇 宝工园 宝工园 宝工园 顾村镇 顾村镇 顾村镇 顾村镇 顾村镇 顾村镇 城工园 城工园 城工园 城工园 顾村镇 城工园 高境镇 高境镇 月浦镇 宝工园 罗泾镇 月浦镇 城工园 城工园 顾村镇

  上海超碳石墨烯产业技术有限公司 利物盛集团 上海宇辉住宅工业有限公司 上海汽车粉末冶金有限公司 上海飞凯光电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达克罗涂复工业有限公司 上海衡益特陶新材料有限公司 上海康冉特种金属材料有限公司 上海宝钢高新技术零部件有限公司 上海富驰高科技有限公司 中铝上海铜业有限公司 上海君山表面技术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利尔耐火材料有限公司 上海宝钢高强钢加工配送有限公司 上海千山远东制药机械有限公司 上海复星长征医学科学有限公司 上海优先生物医学工程有限公司 上海雄博精密仪器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泰雷兹电子管有限公司 上海朝晖药业有限公司 上海景峰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城工园 城工园 宝工园 宝工园 罗店镇 罗店镇 罗店镇 罗店镇 罗店镇 淞南镇 杨行镇 杨行镇 罗泾镇 月浦镇 宝工园 城工园 城工园 城工园 城工园 罗店镇 罗店镇

葛毅明微信号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13564686846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

本文链接:http://280380.com/index.php/post/3743.html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南北联动”支持企业扩产增容!宝山这一半导体项目完成用地摘牌

“南北联动”支持企业扩产增容!宝山这一半导体项目完成用地摘牌

  近日,光驰半导体技术(上海)有限公司(下述简称“光驰半导体”)成功摘得宝山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BSPO-1801单元07-17标准地33357.6平方米(合计50亩)工业用地,并与上海市宝山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签订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光驰半导体原子层镀膜与刻蚀镀膜项目在园区实质落地。   光驰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是宝山高新园南区重点企业,经过多年发...

总面积约67亩!宝山这个产业地块顺利摘牌

总面积约67亩!宝山这个产业地块顺利摘牌

  近日,宝山区罗店镇BSP0-2001单元(罗店工业小区)06-11地块顺利实施出让,并与区规划资源局签订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   此次出让地块位于罗店镇,东至潘泾路、南至月罗公路、西至06-09地块、北至06-10地块,出让面积4.46191公顷(约66.93亩),容积率2.5,计容总建筑面积约11.1548万平方米,土地用途为工业用地...

宝山药谷迎来又一个大项目将建设百亿级基因和细胞治疗科研产业中心

宝山药谷迎来又一个大项目将建设百亿级基因和细胞治疗科研产业中心

  9月28日上午,位于宝山区罗店镇的国盛产投·宝山药谷,迎来单体竣工验收后首个开工项目——上海优卡迪智造生命科技有限公司。   优卡迪专注以解决CAR-T临床痛点和以“临床价值”为导向,在合成生物学和人工智能技术的辅助下,通过深度自主创新,打造新一代独特的免疫细胞治疗精品。自2015年成立以来,基于多个独创性的技术平台,公司成功推出多款创新型CAR-T产品,产品管线...

宝山:服务“北转型”战略打造科创中心主阵地

宝山:服务“北转型”战略打造科创中心主阵地

  牢牢抓住“种子选手”,率先占据产业链制高点,加快构筑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视比特机器人上海研发总部不久前在位于宝山区的上海机器人产业园成立。   上海创新型疫苗科技园揭牌、美迪西北上海生物医药研发创新产业基地项目开工……近期,北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园喜讯连连。   放眼全球,生物医药产业竞争激烈。其中,疫苗产业因发展势头迅猛、市场...

总投资120亿元!宝山“北转型”加速构筑增长新引擎

总投资120亿元!宝山“北转型”加速构筑增长新引擎

  人民网上海10月27日电 (记者葛俊俊)10月27日上午,2022年“北转型 宝山行”产业项目季度签约暨金地商置南大租赁住房项目正式开工。总投资120亿元的22个产业项目签约落地,涵盖生物医药、新材料、机器人及智能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新兴战略性产业。   “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宝山区将做好‘科创+产业’‘...

上海宝山:大场镇以数字科创助力“北转型”“AI”技术成新增长引擎

上海宝山:大场镇以数字科创助力“北转型”“AI”技术成新增长引擎

  人民网上海12月15日电(马作鹏)历经近一年建设,12月15日上午,商汤&安擎算力智能制造基地产线在宝山大场完成首台AI服务器下线。该项目的投产建成,标志着上海市宝山区大场镇已将构建信息技术与人工智能作为区域转型发展的新增长引擎。   宝山区大场镇党委书记沈强表示,这一项目的建成投产,标志着地处北中环腹地,坐拥南大、环上大等上海市重要转型区域的大场镇,已将...

宝山37个重大产业项目集中开工

宝山37个重大产业项目集中开工

  智能机器人、新能源汽车、互联网产业园……为进一步盘活存量土地,激活产业动能,今天上午,投资总额达298亿、建设占地2950亩的37个重大产业项目将在宝山集中开工和启动。   据了解,这37个项目,分布于宝山“一带三线五园”产业区域内。其中,邮轮滨江带1个项目,总投资约为15亿元。轨交1号线号线号线亿元。两个市级工业园区中,宝山工业园区5个项目,总投资约为30.9亿...

上海宝山30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促全域转型升级

上海宝山30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促全域转型升级

  由内容质量、互动评论、分享传播等多维度分值决定,勋章级别越高(),代表其在平台内的综合表现越好。   原标题:上海宝山30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促全域转型升级   中国经济导报讯 记者邱爱荃报道 春节后首个工作日,上海宝山区举行投资促进大会,30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200亿元。会上,宝山区精准推出了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全面加强企业服务和投资促进体系...